-
在文史的褶皱中打捞时光:一位新闻人的二十年考据手记
十多年前,借着“全民阅读”的春风,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主编过几辑“全民阅读书香文丛”。
2025-07-02
-
他们率先在平郊组建抗日军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除了29军在正面战场奋起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也于1937年7月22日迅速在平郊成立,这支平郊第一支抗日武装,就是国民抗日军。
2025-07-02
-
雷启立:“最鲁迅”的王老师
王晓明教授年近古稀,这学期结束后就要荣休,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
2025-07-02
-
闻一多放暑假写出了《二月庐漫记》
1912年秋,闻一多以复试鄂籍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之后在这里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2025-07-02
-
王汎森:傅斯年的眉批与题识
一、前言 我开始研究傅斯年(1896-1950),实起因于进史语所后接触傅斯年档案的机缘,以及导师的鼓励。
2025-07-02
-
“文学抗战”与“抗战文学”
东北抗战文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学,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7-02
-
徐志啸:我的1977年高考准考证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校档案馆在特藏馆举行了隆重的“特藏陈列展”开展仪式,当场向每位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文物捐赠者颁发了纪念证书。
2025-07-01
-
陈喜儒:求序记
本文作者与刘德有的合影 摄于2002年10月 本文作者与古川万太郎在内蒙古考察 摄于1999年8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与“再教育”的部队农场告别,从盘锦来到北京,加入中日文化交流的行列。
2025-07-01
-
陈思和:一瓣心香传文脉
叶周先生的父亲是三十年代左翼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叶以群。
2025-07-01
-
启功先生写墓碑——纪念启功先生逝世20周年
启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
2025-06-30
-
与诗人郑愁予的一面之缘
在鼓浪屿小院与郑愁予聊天 陈梦溪 摄 一晚睡前,我刷到了“2025年6月13日下午4时,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因心脏衰竭在美国去世,终年92岁”的新闻,不觉手中一滞,陷入了回忆中。
2025-06-30
-
永远的朝内166:一座文学圣殿的迁徙与新生
2025年6月中旬一个寻常午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车流如织。
2025-06-30
-
从文人到战士:郁达夫的笔尖抗战
美丽的富春江畔,郁达夫故居静静矗立,而那位曾在这里眺望江景的文人,早已献身民族解放事业。
2025-06-28
-
郑律成笔下的烽火旋律
《八路军进行曲》手稿。
2025-06-27
-
李镜池在北平来去匆匆的一年
李镜池 一 一九三五年三月,时任燕京大学校务长的司徒雷登受邀南下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演讲。
2025-06-27
-
收藏一本书,也是收藏一段记忆,一段情谊
书上有题词的,按《藏书ABC》的分类,至少可分为三种,一种叫“馈赠本”:“如果未加说明,该词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作者的馈赠。
2025-06-27
-
一个书店的抗战史——记邹韬奋创办的上海生活书店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文献中心,珍藏有180余册生活书店出版的红色文献,其中一部《近代经济学说史》还是馆藏24册毛泽东藏书之一。
2025-06-27
-
叶灵凤短篇集《紫丁香》的前世今生
1930年代的叶灵凤。
2025-06-26
-
构造“记忆之场”:《革命烈士诗抄》出版史
《革命烈士诗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影响非常大的一部诗歌选集,因诗歌作者和诗歌内容的特殊性,其内涵已经超出了诗歌本身,具有多重的价值和意义。
2025-06-26
-
以维护中华典籍为己任——顾廷龙与图书馆
顾廷龙(1904——1998年)是我国著名图书馆事业家、版本目录学家。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