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编辑与老作家的文字因缘
1979年初,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四文学组”做助理编辑和《新文学史料》业务秘书还不到一年,组里交给我一部书稿,让我做责编。
2022-11-21
-
郭沫若与“特殊年代的学术避风港”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科学出版社曾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编辑室(《科学出版社三十年》,1984年),即“第四编辑室”,专门对口联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出版工作,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科学出版60年》,科学出版社,2014年)。
关键词: 郭沫若2022-11-18
-
张伟:子善和我——一些信札串联起的回忆
参加工作后所交朋友自然不少,但真正能称为神交的可谓寥寥无几,而子善兄则是这少之又少中的难得之一。
2022-11-18
-
徐继康:一册珍贵的鲁迅签名本
上海的朋友深夜给我发来信息,他买到了一本鲁迅亲笔签名的《支那小说史》,兴奋得睡不着觉,必须要与我分享一下。
2022-11-18
-
“江南第一善人”余治及其岭南友生
余治(余莲村)为晚清著名慈善家、戏曲作家,以一秀才肩任江南慈善领袖,其江南门生有严作霖、施善昌、谢家福、经元善等善士,广东买办唐廷枢、吴炽昌也是余治上海普育善堂的同仁。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11-17
-
容庚的爱才惜才
容庚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
2022-11-17
-
成长:关羽成“神”之路
从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将,再到封神拜圣成为千古帝君,关羽造就了中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
钱锺书与宁都
早就听说过作家钱锺书到过宁都。
关键词: 钱锺书2022-11-16
-
陈玉福:深切悼念恩师程树榛先生
10月30日,北京朋友的电话打了进来,他开门见山地说:程树榛老师走了…… “啊?”我一下子翻身坐定:“确定?”朋友认认真真地又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我这才相信,我的恩师程树榛先生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2022-11-16
-
刘文典的借书单
金克木年轻时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零工。
2022-11-15
-
张岱家族的“五世而斩”与“必复其祖”
在明朝灭亡之前,张岱的家族已经没落了。
关键词: 张岱2022-11-15
-
从另类史料看人性闪光——冯雪峰“外调材料”中的作家
我老了,无论按过去对年龄段的划分,还是当下对年龄段的划分。
2022-11-14
-
杨士毅:戴骢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
被称为“抒情188体育官方ios大师”的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也译为《金玫瑰》,是作家根据先前曾经长期在莫斯科高尔基文学研究所188体育官方ios讲习班讲授写作技巧和心理学的讲义同回忆整理而成的一本书,谈论作家自己的创作经验,研究世界著名作家的创作活动与写作方面的有关问题。
-
此时无声胜有声——漫忆黄裳与巴金的交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裳、茹志娟、吴强、王安忆(后排自右至左)与巴金合影 2021年10月18日,我在徐汇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展出的《薪传:鲁迅与巴金图片展》上,看到自己拍的巴老在鲁迅先生墓前敬献的花篮的图片,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黄裳先生为拙作《世纪巴金》作后记的情景…… 2000年初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贺巴老九十六岁华诞,准备出一本名为“世纪巴金”的书。
-
乐黛云:转识成智觉有情
乐黛云先生80寿辰时,汤一介先生曾为她作“打油诗”一首:“摸爬滚打四不像,翻江倒海野狐禅。
关键词: 乐黛云2022-11-12
-
鲁迅四录钱起《归雁》诗
鲁迅录钱起《归雁》赠长尾景和 鲁迅从1928年到1934年六年间写过四次钱起的《归雁》诗,都赠送给了日本友人。
关键词: 鲁迅2022-11-11
-
胡适与申寿生的友谊
胡适在北大任教时与一个叫申寿生的人结下友谊。
-
章士钊和他的三个笔名
1949年4月23日的上海《东南日报》之上,刊发了一篇看似有些调侃章士钊的,类似趣说“掌故”的小文章,题为《原是红楼梦里人》。
关键词: 章士钊2022-11-10
-
鲁迅善待“尖锐批评”
1935年,清华大学在校生李长之写出长篇评论《鲁迅批判》,并在《益世报》文艺副刊连载。
关键词: 鲁迅2022-11-09
-
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处其境”
近日,严复侄孙严群旧藏、并由其后人珍藏至今的严复评点《古文辞类纂》足本手稿现身沪上,并即将登陆12月朵云轩拍卖30周年庆典拍卖会,这也是严复评点《古文辞类纂》手稿首次以足本原貌的形式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