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揭秘《雪国》的诞生真相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回望纯真年代
今年是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川端康成是我国读者熟悉和喜爱的日本作家。
-
博弈与书写:一次丹麦文学史上的试验
《信誓》是著名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的新作。
-
太空电影中的后人类主义视觉——以《2001太空漫游》与《索拉里斯》为例
内容提要 《2001太空漫游》和《索拉里斯》这两部太空电影不仅从去人类中心化的角度来重新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而且大胆地弃用或反用了“缝合体系”所标识的古典叙事电影的成规惯例,尝试在电影摄放机器的媒介限定下,以极具创意的摄影风格、场面调度与剪辑手法,颠覆“缝合体系”所造就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视结构,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幻觉的后人类主义视觉。
-
讨论是否忠实于原著对文学改编研究来说没有意义
理论概述 作为研究文学和动态影像的一种有趣而便利的方法,改编研究正日益盛行,但目前它仍处于学术理论的构建阶段,始终处在捍卫自身存在的境遇之中。
关键词: 文学改编2021-08-03
-
《倚马而息》:在光影中感受爱尔兰文学魅力
背靠大西洋的爱尔兰,向来是文学和艺术汇集之地。
关键词: 《倚马而息》2021-07-20
-
《无罪之最》背后的悬疑小说家哈兰·科本
《无罪之最》是西班牙导演奥里奥尔·保罗继《看不见的客人》之后的悬疑新作,这部八集的迷你剧一经推出便收获大量好评,成为今年5月榜单上的热剧——优秀的悬疑叙事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原著作者:美国知名悬疑小说家哈兰·科本(Harlan Coben)。
-
《指环王》:小说与银幕中的英雄史诗
《指环王》三部曲近日在国内重映,掀起了一波怀旧浪潮。
关键词: 《指环王》2021-05-20
-
一次电影讨论:何为爱情
《朗读者》电影剧照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关系?是因为一种感觉而建构一种关系,还是因为一个关系产生了一种感觉?爱情是对方给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想象?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吗?还是它只存在于一个人自己的心中? 如今,爱情已经被诸多学科分野,文学在写作爱情,电影在表现爱情,社会学在探索更多人的爱情,而神经学科、心理学在使用更加数据化、结构化的方式来研究爱情在身体之中的机制。
关键词: 《朗读者》2021-05-13
-
“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两百多年前,苏格兰高地麦克唐纳家族的红头发卡隆带领妻儿跨越千山万水,从苏格兰到达遥远的新大陆,在拥有茂密森林与漫长冬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关键词: 《布雷顿角的叹息》2021-04-13
-
哪些作家影响了王家卫的电影创作?
王家卫 王家卫往往被认为在影像美学层面做出了重大革新。
关键词: 王家卫2021-04-08
-
彼得·布鲁克的艺术风格和他的三版《哈姆雷特》
彼得·布鲁克 《哈姆雷特》剧照 彼得·布鲁克是英国著名戏剧及电影导演,至今已导演过约90部影视与戏剧作品,其力求创新和反传统的作风,对20世纪的戏剧发展影响深远。
-
《基督山伯爵》的戏剧阐释与诘问
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小说《基督山伯爵》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诬陷和复仇的故事。
关键词: 《基督山伯爵》2021-01-22
-
原著与改编,别样的命运与共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创作现象。
-
惊梦:白先勇《谪仙记》与其影视改编
电影《最后的贵族》剧照 21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小说与影视不断接合,近年除了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之外,创作者也开始尝试独立编剧。
-
这一次,他是作家河正宇
今年,韩国演员河正宇写于2011年及2018年的两本随笔集《走路的人》与《河正宇,有感觉》的中文版,先后在中国市场面世(《走路的人》尚无简体中文版)。
关键词: 河正宇2020-11-20
-
走进大卫·林奇的“多棱镜”梦室
喜欢林奇的人视他为上帝,对他的代表作如数家珍,不喜欢的人认为他和他的作品云山雾罩、匪夷所思。
关键词: 《梦室:大卫·林奇传》2020-10-30
-
费里尼的梦与梦书
今年恰逢伟大的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百年诞辰,全世界影迷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纪念着这位用“重要”都不足以形容的导演。
-
东野圭吾在推理故事里打出了情感牌
以情感为核心的类型叙事,也许是类型化创作的一个最具潜力的方向。
-
编剧J.M. 库切与他的《等待野蛮人》
诺奖得主J.M. 库切,除了作家身份以外,还有过其他几种身份,如高校教师、文学评论家、语言学家和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