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5年1月总第三十二期,让我们一道走进麦家的《人间信》。(本期主持人:李菁 贺嘉钰)
“如果说《人生海海》讲天下事,《人间信》写的就是心里事。”麦家如是定义自己的最新长篇小说《人间信》,所谓“心里事”,是人如何被困在命运之中,和内心幽灵厮杀。”[详细]
新作快读|麦家:人间信《人间信》是麦家最新长篇小说,以“我”的经历为引,讲述了我家四代人、半个世纪爱与恨的循环往复。众生皆苦,人生不易,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尘世浮沉中为自己争取的人间。[详细]
暑假你是最悠哉的,我却忙煞,孩子脱了学校,我最超脱也脱不了干系,时间掰开来也不够用。所以,你交代的差迟迟落不了地。或许,我也并不乐意落地这差使。你知晓,我不好谈论创作,至少目前为止。也许,有一天我拉不开创作之弓,我会谈一谈自己的创作,像谈身世经历一样谈。现在我更喜欢创作,不喜谈。我甚至觉得,过多谈论创作会影响创作,像注视电光会使我目眩一样。《人间信》当然是我的重要作品,我想我是有话可说的,但不是现在,这个鸡飞狗跳的暑假![详细]
《人间信》以雄厚的笔力深入人性深处,讲述富春江边四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起伏与爱恨。小说饱含深情却不动声色地叙述着人世间的生死传奇,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不同时代,将家族命运与历史变迁、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巧妙地融为一体。一幅幅斑斓生动的人间画卷,是怀揣梦想艰苦奋斗、有情有义坚韧担当的中国人群像的文学注脚,给困囿于过往的人以重新扬帆起航的勇气与力量。[详细]
“如果说《人生海海》讲天下事,《人间信》写的就是心里事。”麦家如是定义自己的最新长篇小说《人间信》,所谓“心里事”,是人如何被困在命运之中,和内心幽灵厮杀。写作这部小说,他寻求的是心灵的解放,“我一度被困在童年,内心有个幽灵,这本书是驱赶幽灵的,寻求解放的,同时也想助力那些像我一样曾被过往和缺憾困住的人。”[详细]
麦家写下《人间信》的时候,深居寺庙,隐于山水,在寂静的长夜中一遍遍扣问内心,用他的话说,“敲下的每一个字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发心”。在《人间信》中,传奇让位给平凡,一个个生活在劳苦与劫难中的普通人,他们被命运刁难、欺瞒,甚至是诅咒,但他们依然活着。“短长书”第16期,评论家余夏云、王迅就《人间信》通信,分享作家如何把“非常态”变成“常态”,从此确立小说的叙事伦理。[详细]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的是当代作家麦家老师的长篇小说新作《人间信》。这部作品从故事的讲法到故事的内里都冲击力十足,小说的结构创新、内容创新、语言创新建立在作家不凡的叙事功力上,充分显现了长篇小说本身的文体魅力和审美价值。作家以坚实而超越的文学精神,以内在抒情和外在写实兼具的文学话语,于历史之下深潜、沉吟,又于心灵之上流连、缱绻。小说中的男与女、老与少,都力求还原其在历史破碎和心灵伤痕中的本来面目,而小说的精神重量无疑落在了沉甸甸的人性考量和自我救赎之路上。[详细]
不管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评论者,麦家都是辨识度非常高的作家。他的虚构能力,他讲故事的方法,他在高处发声的讲述,他在讲述时凌空穿行的速度,他将故事引向黑暗的能力——所有这些,他都是独特的。读他的小说,有时不只是觉得他讲的故事“令人不可思议地”信服;他将这种讲述贯穿到底的能力,更令人感佩。在那样的高度,他的虚构做到准确性与紧密性相得益彰,他能以这种充满张力的方式来推进叙述。《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一路演绎而下,步步惊心,无不引人入胜。[详细]
2019年,麦家从谍战题材突围之后,创作了长篇小说《人生海海》。2023年,他在《花城》开设了专栏“弹棉花”,先后发表了《老宅》《鹤山书院》《在病房》《双黄蛋之二》《金菊的故事》《环环相扣》六篇小说。将专栏命名为“弹棉花”,当然是麦家有意为之。“弹棉花”是一种劳作,更是一种意象。“弹棉花”者,谦恭、卑微,任劳任怨。麦家选择这样的意象,足见他当时的心境和姿态。当然,这也与他书写的题材和人物有关。这些小说的内容,当然是虚构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说的内容与麦家的经验直接或间接有关。因此,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麦家的“村志”“村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所理解的乡村文明史的一部分。[详细]
“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通往一本书。”中国作家麦家对法国作家马拉美的这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几乎可视为文学事业的写照。对所有作家而言,正是对生活经验的深入开掘、对文学技艺的反复磨砺,才使得文学创作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事业。作家的艺术使命,就是竭尽自己的经验和技艺,尝试写出一本理想的书。作家的创作生涯,整个儿就是一本大书。就个体作家的风格特色而言,其创作个性和实绩往往以某“一本书”备受肯定为标志。所谓的成名作、代表作,均是特殊的“一本书”。这句话也是献给真正的文学创新创造者的箴言。假如一位作家不满足于过早被某“一本书”所定型,他就有必要写出“另一本书”。[详细]
倘若我们的阅读视野还局限在《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中,那么对作家麦家的印象,只会停留在“谍战文学之父”的层面。借由《人生海海》成功转型之后,麦家进一步向内探索,将内心深处的不解、困惑、疑虑、纠结通通诉诸笔端,在《人间信》中展现出了对自我心灵史的回溯,同时也把个人命运同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在子对父的背叛中,在个体对故乡的远离中,血脉亲缘到底是枷锁,还是救赎,皆通过这封“人间信”,向读者一一揭开。[详细]
历次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常伴随着对家庭问题尤其是父子关系的思考,早在“五四”时期就曾涌现出许多对传统家庭及“父亲”身份的讨论。1919年,鲁迅创作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主张父亲对子女应该用“爱”来代替“恩”,以肩扛“黑暗闸门”的勇气帮助子女实现自由成长。这篇文章体现了鲁迅在当时对父子关系的重新理解,蕴含了他对“父亲”身份的现代性审视。然而百余年后的今天,鲁迅理想中的父子关系依然无法广泛实现,父子冲突依然是现代作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话题。[详细]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 7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湖南益阳启动。活动现场,铁凝、张宏森、杨浩东、彭玻、瞿海与32家共同发起单位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李敬泽与发起单位签署合作议定书,发布第一批入选项目名单。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向第一批项目入选单位代表颁发出版标志。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在益阳举行] 7月31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中国作协各报刊社网负责人参加会议。
[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出版人与期刊主编出谋划策!] 在现代传播格局中,文学真的没有竞争力了吗?作家资源和编辑人才如何培养与寻找?文学面临全新定位,行业生态是否遭遇洗牌?针对这些话题,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建言献策,在依据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文学攀登的方向与现实意义,同时表达希冀与展望,为新时代文化版图耕耘文学的辽阔沃野。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培养和鼓励像章仲锷、崔道怡这样的编辑家?或者说,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调整和发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一:各方联动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文学提高作品质量、攀登文艺高峰设定了新语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二:彰显新时代文学价值与尊严的重大文学行动] 一部文学史,就是文学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三:多方联合搭建 文学精品的传播平台] 今天的媒介环境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着我们的文学生活……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一:让新时代文学的沃野结出累累硕果] 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和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二: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扶持正当其时 ] 原创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经过漫长的艰苦努力,“攀登”一词很精准……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三: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计划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热忱欢迎……
[文学界出版界持续关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大家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全过程扶持优秀作品的成长,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是中国作协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重大文学举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题材,也为文学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文学界、出版界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勇于面对挑战,不负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