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想象藏地的方法——文化人类学与《尘埃落定》 本事问题

      一 阿来为什么写《尘埃落定》 许多年前,笔者第一次读到彼时尚不知名的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其开篇文字明净 、悦耳,有着金玉般响亮的质感,使人经久不忘: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2024-12-24

  • 代际、伦理与“生命的路”

      内容提要 以启蒙和革命主题解读《故乡》,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凸现乡土精神的历史构造与叙事者自我反思的面向。

    2024-12-24

  • 《山道弯弯》:在诗意中定格,在磨难中铄石流金

      谭谈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自1981年第一期《芙蓉》杂志发表后,《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分别转载,接着获得“全国1981—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

    2024-12-24

  • 沈杏培:“头部写作”与王蒙革命浪漫主义的起源问题

      王蒙曾借用作家林斤澜所说的“红烧鱼”的比方,把自己写于20世纪70年代新疆时期的《这边风景》称作他的写作的“中段”,后来批评家便开始援引“中段写作”指称王蒙50年代后期到新疆时期的写作。

    2024-12-22

  •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摘要:作品的可读性由自身品质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所形成,是其政治与美学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语境中变得尤为重要。

    2024-12-22

  • 徐远昭:蓬勃的乡村与芬芳的女性

      乡村生活经历对周瑄璞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2024-12-22

  • 百年中国文学里的姐妹情谊

      《重塑姐妹情谊:社会性别意识与现代女性文学谱系的构建》是学者、批评家张莉最新的学术评论集。

    2024-12-22

  • 《心上过天风:壬寅诗馀二百首》:被天风吹过的心灵

      以前常读林在勇先生的诗作,颇感惊艳,曾写下一句评语:“以诚斋之小制,骋东坡之大才。

    2024-12-22

  • 秦山里的“中国故事”

      军旅作家丁晓平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秦山里的中国》是一部令人欣喜的佳作。

    2024-12-22

  • 追逐的是鱼,更是生态的重生

      《逐梦远洋》来其 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来其为中国当代的海洋文学贡献了一部好作品。

    2024-12-22

  •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摘要:作品的可读性由自身品质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所形成,是其政治与美学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语境中变得尤为重要。

    2024-12-21

  • 不一般的《向死而生》传递爱与希望

      是作家选择题材,还是题材选择作家,从来都难以一概而论。

    2024-12-20

  • 在文学访谈中展现作家个性

      舒晋瑜的《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辑录她与当代重要女性作家的深度对话,内容中有对文学审美理念、文学形式的探讨,也有对文学实践、作家生活、文学现场、文学生态的交流,还有那些同性之间心有戚戚和旁逸斜出的亮点。

    2024-12-20

  • 当下工业文学与时代进程合拍

      【当代文学现场脉动观察】 12月7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其中有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

    2024-12-20

  • 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的立体书写

      徐剑与李玉梅合著的《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5月推荐书目),不仅是对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的深刻剖析,更是对大国工匠精神与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的生动写照。

    2024-12-20

  • 一代学人的使命与担当

      甘肃文化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雅学堂丛书”首辑共10本,秉持“大家小书”理念,请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大家以学术随笔形式,向大众介绍其学术、思想及最新研究成果。

    2024-12-20

  • 展现城市小说创作的别样风貌

      近日,张建全的小说集《那时深圳爱情》入选2024深圳读书月“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榜”。

    2024-12-20

  • 何以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为名,于2016年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2024-12-20

  • 辽京《白露春分》:“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

      “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是辽京在她的长篇新作《白露春分》里对死亡的比喻,唯美而有诗意的语句很难让人联想到死亡,正如辽京以极平和的文字讲述着我们最不愿谈起的话题:衰老和死亡。

    2024-12-20

  • 《大辽河》:河流的精神重生与美学发现

      长篇小说《大辽河》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写作此书,作家津子围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走辽河”,从西辽河的源头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到东辽河的源头,再到盘锦和营口的入海口。

    2024-12-20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