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我与《古典文学知识》三十年
日前清理办公室,纠结于一套自1986年创刊至2022年改版前的《古典文学知识》合订本去留,犹豫之间,又逐一翻阅这份留有自己职业记忆的刊物,看到许多熟悉的作者名字、文章题目,特别还意外发现夹在其中几封前辈学者的来信,如吴小如先生1998年3月5日来信: 小青同志:你好! 来信收悉。
2024-06-13
-
清华校歌曲作者“何林一夫人”究竟是谁?
1925年,张丽珍(前排左四)与清华学生APOLLO社团成员合影 1924年3月28日出版的《清华周刊》,首次刊登《清华学校校歌》词谱及创作者 大家都知道,清华校歌的词作者是著名的文史学家、时任清华学校国文教师(后为国文系教授)汪鸾翔先生。
2024-06-13
-
百年“商务”涵芬书香
有着127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
2024-06-13
-
林徽因的“平民”诗
作家林徽因,她的诗人形象最为耀眼。
2024-06-13
-
鲁迅的“金不换”
鲁迅一生写稿惯用毛笔,常用的毛笔叫“金不换”。
2024-06-12
-
西南集镇与沈从文的乡土空间
一 赶场:沈从文乡土性的发生 1925年3月20日,困居“窄而霉小斋”的沈从文在《燕大月报》上发表了188体育官方ios《市集》,这是其三个月前开始发表作品以来,首次显露在后来才完全成熟的湘西风格的作品。
2024-06-12
-
《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与“福尔摩斯”牌香烟
自从1896年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翻译引进中国,到2010年以来大量《神探夏洛克》“同人小说”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福尔摩斯与侦探小说在百年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显影”。
2024-06-11
-
怀念王世襄先生:一代宗师永存匠心
马衡先生看着王世襄长大马、王两家再次来往缘于马思猛先生 王世襄先生是2009年11月28日离世的,距今已经15个年头了。
2024-06-11
-
曹可凡忆魏明伦:巴山鬼才 铿锵留声
二〇〇七年初,录制《可凡倾听》的魏明伦、李萌、秦怡、曹可凡(自左至右) 惊闻“巴山鬼才”魏明伦先生魂归道山,不觉黯然,想起与他数十年交往,更是唏嘘不已。
2024-06-11
-
张帆:送别父亲张守仁
6月1日,我们在北京昌平殡仪馆为父亲张守仁举行告别仪式,非常感谢同来送行的我父亲的同业旧好,和我们所有的至爱亲朋。
2024-06-07
-
肖复兴:百岁王火
1946年11月,王火先生尚未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还只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便在上海的《大公报》发表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记南京大屠杀时的三位死里逃生者》。
2024-06-07
-
鲁迅在书账中提到的《百花诗笺谱》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偶然发现鲁迅先生在1931年的书账中曾提到:“《百花诗笺谱》一函二本。
2024-06-07
-
陈应松:端午节记忆
端午节是夏季来临的节日,在荆州公安县,这里已经进入炎热季了,记得涉水去打芦叶,就是粽叶,一试水温,可以一游,便脱掉衣服,滚入水中。
2024-06-07
-
孙建江:汤锐二三事
认识汤锐四十年了,她在浙师大读研究生时我们就认识了。
2024-06-07
-
董炳月:我在文学所成长
我入职文学研究所是在1999年6月29日。
2024-06-06
-
老舍的“朋友圈”
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爱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有政治精英、学界名流,也有贩夫走卒、寻常百姓,可以说五行八作,没有老舍不交的朋友。
2024-06-06
-
梅贻琦旧居与民国过桥米线
网络上介绍昆明当红食肆时,专门讲到梅贻琦先生旧居与民国过桥米线。
2024-06-06
-
给周汝昌先生做责编
一提起“红学”,人们自然会想到周汝昌先生,他是新中国“红学”研究的第一人。
2024-06-05
-
《曹靖华访问记》问世前后
1981年春节前后,我狭小的办公室里,迎来两位广东客人。
2024-06-05
-
王一峰:送别“鬼才”魏明伦
听闻魏明伦老师去世的消息,我心中悲痛不已。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