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田汉与千田是也 中日戏剧交流的搭桥人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田汉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吾侪当致力于搭桥之功夫’——欧阳予倩、田汉与中日戏剧文化交流”图片展,目前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展出。

    2024-03-05

  • 黄乔生:鲁迅与陈师曾

      陈师曾 一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十篇“回忆的记事”[1]的结集,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2024-03-05

  • 冯幽若忆冯其庸: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父亲走了已过七载,这七年来我不断穿梭于北京和维也纳之间,处理着他走后留下的各种事宜。

    2024-03-05

  • 刘心武的当代文坛备忘录

      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出生的我们这一代读者而言,刘心武这个名字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以及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的“揭秘《红楼梦》”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2024-03-04

  • 陈喜儒:巴金物语

      一 1980年4月,我随巴金、冰心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日本访问。

    2024-03-04

  • “压寨夫人”冰心

      1929年6月,冰心(谢婉莹)与社会学家吴文藻结为伉俪,成为坊间美谈。

    2024-03-01

  • 衷龙达:怀彭荆风先生

      第一次读到彭荆风先生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在我们县城的一个小书店。

    2024-03-01

  • “战败的先知”:革命低潮中的未名社

      1928年4月,未名社遭查封,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一同被捕,只有韦素园因身在西山幸免于难。

    2024-03-01

  • 老舍与北京人艺的双向奔赴

      2024年正值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2024-02-29

  • “迅翁垂教记犹新”:常任侠与鲁迅

      鲁迅既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了一批同时代人,也借助思想、作品和事迹间接滋养了许多后学,常任侠就是其中的代表。

    2024-02-29

  • 大学问家的“第一篇”

      由本人谈不上丰富的阅读经验而言,有时会产生这样一个可能没什么根据的感想:一些大的学问家,他们最让人心折和佩服的,往往是他们学问长河里面的“第一篇”。

    2024-02-29

  • 田汉与《白蛇传》

      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曾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亲自编写了一出脍炙人口的京剧《白蛇传》,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2024-02-29

  • 茅盾与《汉口民国日报》

      青年茅盾 《汉口民国日报》报样 1926年底,茅盾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仅仅42天时间,就为这份“共产党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创作了34篇文章,影响广泛。

    2024-02-29

  • 甚属罕见 北海公园铁影壁的前世今生

      集齐“龙卡”,是不是可以“召唤神龙”? 公元1928年,农历戊辰年,也即民间俗称的“龙年”。

    2024-02-28

  • 闻捷四次改名

      著名诗人闻捷,本名巫之禄。

    2024-02-28

  • 陶铸诗词中的高风劲节

      陶铸是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4-02-28

  • 我们应该如何重塑古人形象?

      本文所说的“古人形象重塑”指的是“故事新编”类小说中的古人形象塑造,即作家对神话传说、历史传奇和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构,形成新的人物形象。

    2024-02-28

  • 从晚清的“豪杰译”到五四的直译

      虽然晚清与五四共同构成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但这两个时段的翻译却留给后人迥然相异的印象。

    2024-02-28

  • 一场出版的接力——写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5周年之际

      正在厦门大学讲学时,接到社里编辑发来的微信,说要举办“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5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我参加。

    2024-02-28

  • 赵瑞蕻:做个光明磊落的人 烂漫的梦魂会年年歌吟

      年轻的诗人:赵瑞蕻先生的生命密码 ◎黄乔生 他是心地纯良的年轻诗人 2023年,赵瑞蕻先生的妻子杨苡先生以104岁仙逝,去世前不久出版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畅销全国,其中不少有关赵先生的记述。

    2024-02-27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