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锺书笔下当场作诗诸态
一 现在,我们常常津津乐道地说起曹植的“七步诗”。
2023-09-19
-
李丹阳:记与艾青相关的二三事
本文作者的父亲李琦为艾青画的肖像 2019年年末,我从尘封多年的纸箱中找出很多文稿和书籍,其中有20世纪80年代艾青的谈话记录、赠书等。
2023-09-19
-
《蓝英年随笔》:对一个时代的追问
蓝英年,1933年生,江苏吴江市人。
2023-09-18
-
留洋归来的钱锺书,授课“叫好不叫座”?
1938年9月,钱锺书自法国留学归国后,随即来到西南联大教授外语。
2023-09-18
-
徐刚:陌上花开杭州忆——怀念袁鹰师
9月1日早上7点43分,袁鹰师走了,享年九十九岁。
2023-09-15
-
郭嵩焘:一位“砍树者”
郭嵩焘(1818—1891)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至亲好友,与曾还是亲家,但没有曾、左、李三大人物的功勋。
2023-09-15
-
林徽因与《燕大·一九三六》
关于林徽因的设计作品,时贤已有论述,如曹汛《林徽音先生年谱》(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22年7月版)、李传玺《林徽因设计的封面与刊头》(《中华读书报》2022年12月7日第5版)。
2023-09-15
-
龚自珍:官印欲其不史 私印欲其史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对金石古物情有独钟,身为晚清名士的龚自珍也不例外。
2023-09-15
-
1936年,卓别林与梅兰芳黄浦江畔重逢
1936年,梅兰芳在沪欢迎卓别林 说起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上海的渊源,最乐为人道的莫过于他与中国京剧的邂逅。
2023-09-15
-
“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向导》周报总发行处旧址照片,位于老西门兰发里3号(1960年前后) 《向导》周报创刊号 在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最早的党报也是第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当属1922年9月在上海创立的《向导》周报。
2023-09-15
-
大刀精神薪火相传
2021年7月16日下午,第三十届书博会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五号馆,“阅百年光辉历程,启时代远航篇章”,入编中国言实出版社百年百部红旗谱的经典作品《大刀记》精彩亮相,《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之子郭洪志教授现场开讲。
2023-09-15
-
学生笔下的胡经之:我的老师九十岁
再过一个多月,荔枝成熟的时候,我的老师胡经之先生就满九十岁了。
2023-09-14
-
陈子善:《白门秋柳记》的张恨水序
现代文学史上有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新文学作家最初是以通俗文学作品登上文坛的,如刘半农、叶圣陶、戴望舒、施蛰存等均是如此;也有一些通俗文学作家最初写新文学,后来才转入通俗文学创作,最有名的大概是宫白羽,张友鸾也可算一个代表。
2023-09-14
-
丁玲写给鲁迅的三封信
1924年,漂泊在北京的丁玲,觉得前途渺茫,内心非常苦闷。
2023-09-14
-
孙郁:“以人作笔”
对文学史颇有研究的赵园先生曾说,她平时不太看同行学者的文章,倒是对于画论、诗人随笔更感兴趣。
2023-09-14
-
程毅中:再谈“借书一痴”的错案
在7月19日《文汇报》上看到刘铮先生的《钱锺书和借痴斋藏书》一文,得到不少新的知识。
2023-09-13
-
工具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轇轕
1935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各分卷主编基本都算得人。
2023-09-13
-
诗话的另一面
《民国报刊诗话选编》 周兴陆 杨婷婷 张晴柔 辑校 东方出版中心 诗话之为物,大体分两类。
2023-09-12
-
诗人的课堂:章太炎、闻一多、冯至、徐志摩、穆旦……
同样是教师,作为诗人的教师的课堂,往往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2023-09-12
-
王振复:也来说说孔阳先生
先生原名述亮,后改名“孔阳”,取《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我朱孔阳”语。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