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维音:爸爸,你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今天,是李健吾书房正式宣布落成的日子,在他逝世41周年的前夕,在这里汇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所有工作人员对我爸文学事业的充分肯定、热爱和为此而付出的特别的辛劳。
2023-08-25
-
金坚范:怀念国文兄
编者按:2022年11月24日,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逝世。
2023-08-24
-
利玛窦和徐光启的生死情谊
前段时间,在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故乡——马切拉塔,制作于中国的利玛窦和徐光启的雕像,被安置在圣若望主教座堂的正面圣像龛内,两人的友谊跨越了四百余年的时光。
2023-08-24
-
张爱玲和民国小报
民国时期,有一种小型的报纸,简称“小报”。
2023-08-24
-
林徽因设计校徽
1928年8月16日,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
2023-08-24
-
刘铁群:《教师日记》里的桂林情缘
抗战时期,著名画家丰子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流亡生活。
2023-08-23
-
孙郁&王得后:进入“鲁迅世界最为本然之所”
《两地书》是进入鲁迅精神世界的一道窗口,《〈两地书〉研究》又是著名鲁迅研究者王得后的成名作。
2023-08-23
-
郭嵩焘:走向世界及其遭遇的挫折
“深入郭嵩焘的内心世界” 遥念湘阴介士魂,深寻旧梦素心存。
2023-08-23
-
史沫特莱的旅沪生涯
1928年底,美国人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进入中国东北,之后一路南下,途经北平、天津、南京,直至上海。
2023-08-22
-
仁心与深责:胡适与罗尔纲的师生情
胡适一生中有许多学生,但罗尔纲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位。
2023-08-22
-
与沈从文一起的日子
年过八旬的王亚蓉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与沈从文一起工作的时光时,昨日仿佛在眼前:他给我们谈刺绣,说色彩,尤其讲到凤凰,声音越说越轻,右手食指轻轻点着,最后稍加重一点儿语气说一句湘西话“美极了”结束;吃饭的时候他常筷子夹一块排骨,举着时间长了忘记放进嘴里,又放回盘里,起身去拿书,我们忍不住提醒他:您先吃饭!先吃饭吧! 许多年后,王亚蓉已成为中国纺织考古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参与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河北满城汉墓、北京老山汉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墓、新疆民丰尼雅遗址、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江西海昏侯墓等二十余处考古现场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和清理工作,亲手复原了中山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发掘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
2023-08-21
-
从“郑成武”到“郑红羽”
郑红羽是晋察冀文艺的重要参与者,是抗战诗社《铁流社》的骨干,也是抗敌剧社的重要成员,创作过多个剧本、多首歌词。
2023-08-18
-
李木庵诗中的延安情怀
李木庵是延安时期怀安诗社的社长。
2023-08-18
-
巴金扶持青年作家
巴金尚未成名时,因缺乏自信,创作出长篇小说处女作《灭亡》后不敢投稿。
2023-08-17
-
胡适生日捐善款
1938年12月5日,胡适应邀在美国纽约摩尼俱乐部作演讲《北美独立与中国抗日战争》,他流利的英语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令现场听众深感折服。
2023-08-17
-
贩书人怎样为古籍版本学立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全国普遍进行古籍人才培养,生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书店老先生们成为授课和教材编写的主力军。
2023-08-17
-
韩皓月:作家与旧居
一位作家回到了故乡,看见自己童年住过的房子,她流泪了。
2023-08-17
-
汪曾祺长子汪朗:五味之外写余味
原来想用《六味》作书名,编辑建议改为《六味集》。
2023-08-16
-
“吾侪当致力于搭桥之功夫”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中,戏剧文化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8-15
-
从亡命到觉醒,梁启超的漫长跋涉
一雨纵横亘二洲, 浪淘天地入东流。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