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关于《三国演义》的几点解说
回想“五四”时期,几乎所有的传统观念都受到了重新审视。
2023-07-11
-
束沛德忆任溶溶:纯真宽厚,永远怀有赤子之心
2022年9月22日,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先生在沪离世。
2023-07-11
-
孟庆澍:鲁迅小说中的“次级文本”
在现代中国作家中,鲁迅无疑是被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所有作品都得到了同样的重视和阐发。
2023-07-10
-
季羡林先生与敦煌吐鲁番学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山东临清人。
2023-07-10
-
万荷堂畅想诗犹在云天
李延声所作黄永玉先生画像 2023年6月13日,一代大师黄永玉驾鹤西去,享年99岁。
2023-07-10
-
绿茶:我对书房充满好奇
编者按:书评人绿茶对作家书房情有独钟,过去几年间,他走访数十位中国当代文化名家,围绕读书与藏书展开了深度对谈。
2023-07-10
-
李克曼四十年前对钱锺书的评价
钱先生笔译李克曼语 钱先生节钞李克曼文章 西蒙·莱斯(Simon Leys,1935-2014)是皮埃尔·里克曼斯的笔名,中文名李克曼,比利时人,学者、作家、政论家,小钱锺书二十五岁。
2023-07-07
-
一部开创性的儿童报纸史籍
儿童报纸起源于清末民初,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逐步发展。
2023-07-07
-
冯雷:寻访瞿秋白在北京的遗迹
1917年,在赶往北京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有一位年轻人,他不到二十岁,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庞,看上去眉清目秀,文质彬彬,带着浓厚常州口音。
2023-07-07
-
不过稍嫌淘气耳——记黄永玉先生的调皮
不是在万荷堂,那时候已经在太阳城,黄先生的烟比以往吸得也少了,经常是各自一杯清茶,在聊天。
2023-07-07
-
梁启超的坚韧
1916年11月,34岁的蔡锷因病去世,梁启超为了纪念自己的学生,遂在上海发起设立松坡图书馆(蔡锷字松坡)。
2023-07-06
-
刘半农自题画像
1934年初,北平美术学校校长王悦之为刘半农画了一幅画像,画完后刘半农请客,但画像仍需要加工,所以没有拿走。
2023-07-06
-
孙郁:遗失了些什么在万寿寺
一 我对北京学界的了解,是从万寿寺开始的。
2023-07-06
-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伐材事”
中华书局本《谈艺录》118页引宋人《四六话》的名言,以论放翁云:“《四六话》论隶事,有‘伐山语、伐材语’之别;放翁诗中,美具难并,然亦不无蹈袭之嫌者。
2023-07-05
-
陈子善:新文学识小录三则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七日《文汇报·世纪风》 从“毕痴来”到“皮雅次蕾” 乍见这两个名字,读者可能不明所以。
2023-07-05
-
才华横溢的小说家林斤澜
林斤澜,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最擅长写短篇小说,有“短篇圣手”之美誉。
2023-07-05
-
王雪:宽和笃雅的吴福辉先生
第一次看到先生,是在现代文学馆的图书大库,那时我正参与筹备文学馆C座的文学史展览,为搜集图片、内文、图书封面等资料经常进出大库,库管员时为大门口王师傅的女儿贤英。
2023-07-04
-
清末“小众”小说隐藏的动荡与新变
被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刘鹗《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知名度颇高,但它们绝非清末小说的全貌,清末小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2023-07-04
-
黄永玉与讽刺诗
黄永玉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作家、诗人,他的创作横跨艺术与文学两个领域,在其间延展穿越,潇洒自如,为世人所称道。
2023-07-04
-
黄永玉《还有谁谁谁》:时光长河中的诚挚道白
2023年6月10日,“入木·黄永玉百岁版画艺术展”亮相厦门,这是黄永玉百岁艺术展继在金陵美术馆启幕以来的第二次亮相。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