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的写作速度
作为大学问家,梁启超留下了皇皇1400万字的《饮冰室合集》,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兵学等诸多领域均有贡献。
关键词: 梁启超2023-03-31
-
愚园路与《沙家浜》的不解之缘
苏州革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开国中将刘飞1984年谢世后从其胸部取出的一颗子弹。
2023-03-30
-
郑振铎心系文物保护
郑振铎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和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是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
2023-03-30
-
钱锺书给胡乔木改诗
胡乔木与钱锺书是清华同学,钱锺书比胡乔木高一届,但两人在学校时并不认识,直到1972年钱锺书回到北京后才与胡乔木交往,以后逐渐增多。
2023-03-30
-
小麦在中国:技术调试与饮食融入
历史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却不屑于讲述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农田;历史清楚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却不能告诉我们小麦是从哪里来的。
2023-03-29
-
钟桂松:浙江图书馆的先生们
浙江图书馆建立于一九〇〇年,到今天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算不上悠久。
2023-03-29
-
宣南会馆走出的名人们
前些天,《北京晚报》刊发了《他终止了闹市行刑》一文。
2023-03-29
-
《图画周刊》展现旧京风貌
近日,笔者到位于西城区魏染胡同的京报馆参观。
2023-03-29
-
“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容易学习的语言”
胡适晚年存照(摄于1954年) 《中国的国语》,载于1948年的《北平小报》 75年前,胡适在北平最后一次畅谈“中国的国语” 近日,在一份1948年7月7日刊行的《北平小报》中,偶然发现胡适曾受邀赴福德图书馆讲演的报道。
2023-03-29
-
旧时淘书记
一 记不清什么时候萌发的“淘书”意念。
关键词: 藏书家2023-03-27
-
“扫出一条路来,让后来的人走”
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后,一些研究者披露茅盾在五四运动和《新青年》影响下,在故乡乌镇桐乡组织青年社团,出版刊物《新乡人》,开展新文化活动等等。
2023-03-27
-
老舍:“搞文艺必须像烤白薯,要有热乎劲儿!”
原标题:文坛大家的“幽默” 近读《百年中国大师恩怨录》,一段文坛往事令我大笑,继而深思:1936年秋,老舍在京师公立第二两等小学堂学习时的同窗、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罗常培请老舍到北大二院礼堂讲演,讲演的主题是“怎样搞文艺”。
2023-03-27
-
请启功先生题字
启功先生为中国矿业大学题写的新校风“勤奋、求实、进取、献身” 1954年夏,我从杭州联合中学初中部毕业,暑假,父母带着二哥和我到北京探望祖父陈垣,我们就住在位于兴化寺街五号的祖父的四合院里。
2023-03-27
-
君子之交:张仃与丁聪
张仃和丁聪都是有名的画家。
-
张瑞田&叶廷芳:十五年后的“重逢”
本文作者张瑞田与叶廷芳先生的合影 “这是叶廷芳先生的信,看看吧”,说完,杨匡满把一个信封交给我。
-
萧红《民族魂鲁迅》的写作、演出与发表考论
在萧红的鲁迅纪念文献链条上,哑剧《民族魂鲁迅》是饶有意味的一环,论者多认为其写作于1940年7月而不能指向更具体的时间,并强调这出哑剧曾在香港纪念鲁迅诞辰六十周年纪念会上演出过,而对其所发表刊物则有多种说法。
-
马寅初交友
马寅初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被称为“经济学泰斗”“人口学第一人”等。
2023-03-24
-
谢稚柳与敦煌学
中国艺术史上优秀的书画家有不少,优秀的书画家兼诗人、词人的虽不多但还有,优秀的书画家、诗人、词人兼史论家、鉴定家的则少之又少,代不二三,谢稚柳先生正是其中之一。
2023-03-23
-
郑振铎与“还魂纸”
近读九十八岁的江澄波先生新出版的《书船长载江南月——文学山房江澄波口述史》,其中有关郑振铎先生到苏州救急“还魂纸”的经过,颇为珍贵,可以补充文化名家郑振铎的藏书史料,同时对于他当时到苏州的详情也是一个新的增加。
2023-03-23
-
蔡元培的雅量
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