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国翔:夏威夷的海天寥廓
初出国门抵檀岛 二〇〇三至二〇〇四学年,经安乐哲(Roger T. Ames)教授提名,夏威夷大学一个专门委员会投票,我获得了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开启了我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担任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和研究员的经历。
2024-12-12
-
“茅盾文艺奖金”征文与青年作家的“人民文艺”实践
1981年,茅盾在临终之际捐献了25万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
2024-12-11
-
《香港文学》与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的创立,是香港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2024-12-10
-
马良春:于史料见才华
马良春(1936—1991),辽宁盖县(今盖州市)人。
2024-12-09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巴金《家》的“手稿”
新文学问世以来,巴金的《家》是第一部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声势浩大地描写封建家族在社会革命背景下逐步走向崩溃的作品。
2024-12-06
-
怀念 | 琼瑶:不要为我难过
“我是花火,我已尽力燃烧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12月4日,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去世,终年86岁。
2024-12-05
-
缓之:离开南开的日子
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我住在校内第一宿舍二层东南把角的那间,就在新开湖西侧。
2024-12-04
-
郁达夫的“照相”
郁达夫出版于1927年的《日记九种》,记录了他多次“照相”经历: 一日,阴晴,旧历十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2024-12-03
-
“现代中国文学传统”的探索历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也带给了中国现代文学回顾其曾走过的75年研究历程的一个时间节点。
2024-12-02
-
【温故】十一月,他们的一生胜过传奇
编者的话 “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写作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就是把心交给读者。
2024-12-01
-
新中国成立后钱锺书的学术道路(1949-1966)
1949年8月下旬,钱锺书携家人乘火车从上海搬回北京,入清华大学任外语系教授,时未满四十周岁。
2024-11-29
-
20 世纪中国语文运动的新叙事
一、新的叙事策略 钟雨柔的新著《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以下简称“《汉字革命》”)叙述了20 世纪上半叶一段关于汉字革命与文学革命相互缠绕的历史,主要论及鲁迅、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唐兰等人相关言论和实践。
2024-11-28
-
路遥:执守创作的定力、眼力与魅力
路遥(1949年—1992年) 资料图片 路遥(左四)与贾平凹(左三)、陈忠实(右一)等人合影,三人被称为陕西文学界的“三驾马车”。
2024-11-27
-
“今夜细雨如织 我正好给你复信”
编者按:2024年,是诗人、评论家陈超逝世10周年。
2024-11-26
-
回乡:叶嘉莹的世纪求索
半生漂泊回乡路。
2024-11-25
-
您的生日,是中国文坛的温馨节日
今天是巴金先生的生日,不啻于中国文坛的温馨节日。
2024-11-25
-
办新学:盛宣怀是不是“甩手掌柜”?
盛宣怀一生热心兴办新式教育,自1876年赞助上海格致书院,到1912年捐设神州大学的30余年间,创办或捐建洋务技术学堂、新式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新式学堂20余所,影响最大的当属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和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校的前身——南洋公学。
2024-11-21
-
沈建中:学路烟云散记
小引 还是一个早春的日子,读到戴燕教授《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随即又读了葛兆光教授《余音:学术史随笔选1992-2015》,很多文章都是重读,却有一种“群像”似的感动,不禁联想手头正在整理编辑廿年之前所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家肖像”摄影专题,限于我个人能力而把拍摄人物最初限定在1920年前出生的老辈。
2024-11-20
-
陈剑萍:先生的座椅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现代作家书房展”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常设展之一。
2024-11-19
-
蒋寅:“看书就要看伟大的书”
千帆先生谈次曾言:“你们现在最好的就是有老师批评指点,我现在老师都故去,有谁来指点我的不是呢?”(《立雪私记》1985年11月12日)当时先师年七十三,现在我还没到老师的年纪,已深有同感。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