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皱褶里的市井烟尘——中篇小说《彩骡》阅读札记
一 出道40年,王松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探索屡见成效,也算是天道酬勤。
2025-01-09
-
何为理想生活——读鲁敏《临湖的茶室》
鲁敏的小说始终是以人物为导向的。
2025-01-09
-
诗意的抵抗——读丁颜《夹竹桃有毒》
《夹竹桃有毒》是丁颜新近创作的一部小说。
2025-01-09
-
朱辉《万川归》:语言的河流与它所映照的生命
必须承认,言说朱辉的小说有着巨大的难度,它甚至诱发了我的“拖延症”: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一次次地打开电脑,试图为朱辉和他的《万川归》写下点什么,往往坐上一个上午,写下一个不太像样的提纲,然后下午删除。
2025-01-09
-
余华《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洞察生活本真的三个维度
对于作家而言,最好的作品是书写自己,以及与自己密切联系的人、事、物,将自己作为生活“主角”,这是最传神、最出彩、最深刻的角度。
2025-01-09
-
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回忆,是与过往的重逢
当一个作家拿起笔,往事便会不自觉地从笔尖流过。
2025-01-09
-
《向死而生》:尊重差异,文学如何疗愈残缺
一位重要作家,能够将目光转向社会中的残疾人群体,深入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以他们为主角写作一部长篇小说,是很令人尊敬的。
2025-01-09
-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善意和希望——读邹谨忆《爱神花园》
二十多年前还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基地班读书时,我曾读过邹谨忆的若干短篇小说。
2025-01-08
-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是行走的文学,报告文学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和行走者,报告文学作家一定要在现场,每一次的采访都应该是苦行僧似的朝拜。
2025-01-08
-
诗人永远是故乡的歌手——致诗人晓雪九十华诞
如果我们回到不同的语言世界,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一定会有许多极为相似的东西,譬如诗人的产生和出现,就与其故土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充满灵气的自然环境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2025-01-08
-
细致调查与艺术呈现相结合
因为对家乡情有独钟,对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入了解,188体育官方ios家李育善迄今为止的创作,包括这部《商山草医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4年10月出版),笔触主要聚焦在商洛这片沃土上。
2025-01-08
-
长篇小说《体察师的日子》:深潜入生活的日常
绍国没打招呼,从温州给我寄来他的新著《体察师的日子》,打开包裹一看,哦长篇小说。
2025-01-08
-
《人生当有》读札:人生万象的自在领悟
肖凌之新近出版的随笔集以《人生当有》为题,以“有”陈述“人生”,自有深意藏焉。
2025-01-08
-
打开选本研究的新路径
徐勇的新著《作为方法的“选本编纂”与当代新诗》借助他研究多年的文学选本,实现了“跳出文献看选本”,重访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历史现场,勾勒出一幅有因、有理、有节的当代新诗脉络图景,展示了选本作为一种文学史或文学思潮研究方法的可能性。
2025-01-08
-
借“一跃”的勇气,绘就文学的图景
顾文艳的小说集《一跃而下》内含5则短篇,宛如山峦,其间峰谷相间。
2025-01-08
-
重返虚构与重塑历史——叶兆言《璩家花园》六人谈
开栏的话 特邀主持:韩松刚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评家,著有《词的黑暗》《谎言的默许》《当代江南小说论》等。
2025-01-07
-
绕树三匝,终于有枝可依——论贾平凹《河山传》中的城乡“对望”
贾平凹是一位介入现实能力极强的当代作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河山传》中,我们看到了农民进城后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2025-01-07
-
《猛虎下山》:中年写作、常态特征与先锋意识
李修文是“70后”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不仅作为编辑直接策划了“70后”作家的首次出场,而且以作家身份参与了新生代作家韩东、朱文发起的“断裂”问卷调查;1990年代,李修文书写了大量至美至幻的“仿古小说”,一时洛阳纸贵,成为文坛佳话,“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2025-01-07
-
一位有心有肺、有情有义的“神经病”
在《富贵如云》中,刘汀以回忆视角引入了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富贵哥,从而为“新北京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2025-01-07
-
破碎的圆——《安徒生的花园》读札
青年作家周婉京的小说《安徒生的花园》中,开局便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伴随圆和圆心的“我”,一个自称“大伯”的陌生人,还有他一系列骗人的“戏法”,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也焊定了小说的人物命运。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