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颖燕:“凡心”和“野心”
读到朱婧的新作《思凡》,我很吃惊。
2025-01-14
-
孤独就是和自己“捉迷藏”——评胡尘子《捉迷藏》
每个秋季学期,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一年级的研究生都要上一门必修课“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课”。
2025-01-14
-
“风景188体育官方ios” 与地方性知识生产——读阿来的《西高地行记》
阿来说:“我热爱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自然中包藏着文化,文化在自然中不经意地呈现。
2025-01-14
-
萍水相逢一照拂——读如君小说《真想跳舞啊》
工厂的阳光像透明的金属,“带着日复一日的冷峻”,在这里,“我”遇到十六岁的雯雯。
2025-01-14
-
郑礼《传记》:看淡生活才可超脱于生活
郑礼的《传记》以第一人称的细腻距离描写了“我”在离婚辞职后一蹶不振避世于九华山下,又因为机缘巧合在父亲的牵线下接到一份为煤老板万仓写传记的临时工作,遂回到家乡山西,住进大汖村后山里的寺庙,为传记撰写做准备。
2025-01-14
-
编辑手札 | 《星星》: 你从远方来
文学名家巴金先生曾深情地寄语青年作者:“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2025-01-13
-
“他是造过很多新房子的人”——贾梦玮印象记
贾梦玮的生活与写作,往往都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2025-01-13
-
复数的作者与文体突破——谈谈作为戏剧家的莫言
毫无疑问,莫言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动缩影和重要表征,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力贯穿于40年的当代文学发展历史。
2025-01-13
-
《父亲和雕像》:为那座无言的“工人雕像”发声
工厂、工人是作家肖克凡心中永远的情、永远的痛,也是他不断书写的动力。
2025-01-13
-
细节的意义——咏康小说的叙事风格
“95后”作家、导演咏康最新的两篇小说《丢弃》《流凌隐匿的时刻》所述主题差别很大,《丢弃》像一则人性反复的寓言,后者则可以算作生活磨难与存在之虚无的悲剧呈现。
2025-01-12
-
谁人恰解其中味 人生篇章任我裁
打世纪之交闯入文坛以来,海飞便给读者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记:一是始终饱有一定的创作量;二是持续在“谍战”领域深耕——从“民国谍战”到“古代谍战”——莫不展示出丰沛的想象活力和卓然的个性;三是从小说原创到影视衍生的并行不悖。
2025-01-12
-
它们是芳香的种子
蒋蓝的思想随笔集《寸铁笔记》,像极了一棵根深叶茂、繁花累累的高大桂树。
2025-01-12
-
凝望弱者的眼睛——读杜梨《鹃漪》
杜梨的中篇小说《鹃漪》有着绮丽梦幻的超现实外观。
2025-01-11
-
伟大记忆如何被书写——评李舫纪实文学《回家》
李舫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实文学《回家》(1)对当下社会具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意义。
2025-01-10
-
终结的故事如何延续?——莫言《生死疲劳》中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方法
一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1)的结尾安排讲故事的人现身讲故事,小说的收尾方式和这个讲故事的人一样不同寻常。
2025-01-10
-
刘颋:王松的腔调
王松的小说创作是在多副笔墨中展开的。
2025-01-10
-
《彩骡》:岁月皱褶里的市井烟尘
一 出道40年,王松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探索屡见成效,也算是天道酬勤。
2025-01-10
-
“新大众文艺”:从命名到命题
“新大众文艺”的提出是与“新传媒时代”联系在一起的 无论现代意义的“大众”概念何时形成,大众始终是一个顽强的表述主体。
2025-01-10
-
一条拆不开的“文学链”——写在《香港文学》创刊40周年之际
一年前,我到香港参加文学活动。
2025-01-10
-
胡昌平:刘亮程写作的地方路径
刘亮程摘得了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这在新疆当代作家中是第一人。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