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情感转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体重构

      引言 近年来,全球人文学界逐渐兴起了一股情感研究的热潮,甚至有学者提出了“情感转向”(affective turn/emotional turn)[1]的口号。

    2025-10-17

  • 从直觉到理性,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如何建构

      直面文学文本 文学批评是横跨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实践。

    2025-10-17

  • 民族复兴叙事中的新时代文艺及其美学指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文艺工作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中,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思考文艺工作,就文艺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把文艺的繁荣看作文化发展、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注重文艺在全社会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氛围营造中的独特作用;从人民立场出发,提倡“深沉隽永”“清新刚健”的美学风格,将文艺工作同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相联系,为当代文艺发展擘画出广阔的前景。

    2025-10-16

  • 《文艺报》评论员文章:真实的力量,成就报告文学的分量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和文学的“轻骑兵”,在中国当代文学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2025-10-12

  • 数字时代人文研究的范式跃迁

      摘要:透明化技术以其数据开放、算法可逆和过程可见性,为人文知识生产建立新的可信度标准。

    2025-10-10

  • 空间转向与县域文学的真实性生成

      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景观,“县域文学”包含的怀旧情绪和追忆原乡的审美诉求,严格来说并未脱离“70后”作家“小城镇”叙事的“怀乡”/“寻根”内核。

    2025-10-08

  • 空间、情感与城镇中国——县域文学批评的三重视野

      县制是中国社会的基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县域一说也由此而生。

    2025-10-08

  • 作为方法的“县域书写”

      通常,我们倾向于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主要由乡村和城市两类景观所构成。

    2025-10-08

  • 让文学紧紧拥抱现实生活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加重要 文学在叙事时间上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曰直面当下,立足现实生活;二曰借助历史的叙述,着意回顾过去;三曰借助想象、幻想,虚构未来的时空。

    2025-10-02

  • 生产与创造:人工智能时代的行为美学研究

      导言: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何为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生成“艺术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5-09-30

  • 效果阐释学与小说修辞模式的演变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小说、西方古典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二元对立中徘徊不已,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背后有一个从低到高的等级秩序存在:中国传统小说、西方古典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

    2025-09-25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不断推出抗战题材力作

      抗战文学意义非凡 □白 烨 在血与火的抗日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抗战文学,书写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敌中同仇敌忾的不屈抗争,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战争期间在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和揭露敌人罪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特殊功能,战后时期在铭记历史、歌吟英雄、弘扬抗战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25-09-12

  • 构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

      加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2025-09-10

  • 新媒介·新经验——试论新大众文艺的范畴与特征

      2024年7月,《延河》杂志发表《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一文,使“新大众文艺”成为研究界热议的话题。

    2025-09-09

  • 万众一心聚伟力 ——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团结就是力量》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高昂的乐曲、怒吼的歌词,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夺取胜利。

    2025-08-29

  •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2025-08-27

  • 坚持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8-27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2025-08-27

  • 大众文化批判的两条路径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启示

      摘要:利维斯大众文明批判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是20世纪两种经典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其在质疑大众文化生产标准化、休闲的异化以及“进步”的观念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共鸣。

    2025-08-27

  • 热血丹心沃中华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是因为其创作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意志和抗战决心。

    2025-08-22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