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09-14
-
融媒时代文艺批评的话语阐释与公共空间构建
摘要:当下文艺批评实践不断更新观念、拓展疆域、创新手段,为深入分析和解读融媒时代文艺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批评范式的“无奈”、话语阐释的“无力”和批评公共空间的“无序”。
2023-09-13
-
为推动文化繁荣作出文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2023-09-12
-
以弘扬文明共识理念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2023-09-11
-
张闳:论叙事视角
● 摘 要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2023-09-07
-
“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2023-09-04
-
“两个结合”指引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深入系统阐述,尤其从文化使命和文明创造的高度,对“两个结合”作了全方位、深层次论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3-08-30
-
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方面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2023-08-30
-
文学语言的超越之路——《超越语言》修订札记
《超越语言》这部书从酝酿到写成出版,正值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鼎盛时期,即被史学家高度赞誉的20世纪80年代。
2023-08-28
-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人民史诗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艺,真正与人民这个历史创造者内在而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开启中国文艺发展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共产党人登上历史舞台创造的划时代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3-08-28
-
“人的文学”与新文学的“地方景观”
一、问题的“起源”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海德格尔在讨论尼采虚无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就曾针对流行的误解,把问题从时间轴线上的过去及相应的历史空间,转移到了共时性的社会历史条件上:“在这里,‘起源’不光是指‘从何而来’,而是指虚无主义生成和存在的‘如何’(Wie),即方式。
2023-08-25
-
中国特色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根与本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的引进,给我们一度沉闷的文艺批评注入了难得的生机与活力。
2023-08-23
-
借鉴传统,推动现实主义创作发展
我们正处于一个如鲁迅所言的“进向大时代”的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
2023-08-23
-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学制度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高度制度化的。
2023-08-21
-
智媒时代影像传播助力文化传承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媒体借助算法、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改变了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
2023-08-18
-
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
激活传统文论的当代魅力,让传统文论依然照亮当代文艺实践,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与写好“中国经验”,既是一项迫切而光荣的任务,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08-16
-
植根文化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成为指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和行动指南。
2023-08-16
-
以时代精神激活民族文艺
一 作为历史哲学概念的时代精神 讨论时代精神与民族文艺的关系有个前提,即厘清时代精神的内涵,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
2023-08-15
-
从“借光”到“发光”
“五四”以来,文化上的自卑自轻曾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批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2023-08-14
-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