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巴金的精神之“家”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市作家协会、巴金故居主办的“美的丰富矿藏——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藏书展”在北京开展,展出120种巴金珍贵藏书。
2025-04-21
-
史铁生:苦路人影
我仅见过史铁生一面,算不上朋友。
2025-04-14
-
同时有两本传记出版,这位诗人为什么值得如此纪念?
五四以降,在新文学铮铮作响的言说机器中,语言被发明为一种可疑的症候。
2025-04-07
-
柳宗元:孤舟上的精神突围
大唐元和二年(80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潇水畔的芦苇在朔风中瑟瑟发抖,如同贬谪士子战栗的灵魂。
2025-03-25
-
邹汉明:探寻穆旦的文学人生
穆旦是谁? 我最初只知道他出生在天津,祖籍浙江海宁,本名查良铮,查家的良字辈。
2025-03-17
-
经典作家专刊——萧乾
萧乾,原名萧秉乾(又萧炳乾),蒙古族,1910年1月生于北京,记者、作家、翻译家。
2025-02-27
-
孙犁:从白洋淀到世界
白洋淀,这片位于冀中平原的水乡,因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辉煌的抗日斗争史而闻名,同时还孕育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群体——“白洋淀派”。
2025-02-27
-
闻一多重释传统经典的路径
传统经典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
2025-02-20
-
贺敬之:永远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诗人
从抗日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转折时期开始,到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再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新时代,贺敬之风雨兼程的诗人生涯,绵延到现在,将逾百年了。
2025-02-11
-
经典作家专刊——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
2025-01-10
-
闻一多:传统的诗与诗的传统
在中国新诗史上,闻一多并不以创作诗歌的数量和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跨度著称,相反,他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占优势,在这些方面超过他的新诗写作者数不胜数。
2025-01-10
-
“诗”的闻一多
闻一多创造性地提出了“诗的唐朝”这一范畴,遗憾的是他没有,或者来不及对这一学术范畴进行深入、系统的阐释,否则他很可能给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唐代文学史带来崭新的气象。
2025-01-10
-
“清雄”苏东坡
谈论苏轼的难度在于:他的一生,除去孩提时代,成名之后,凡落笔,则诗、词、文、画,无一不是流传百世的神品佳构,此旷世未有者也。
2025-01-03
-
王蒙的阅读史与小说文体创新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 人民艺术家王蒙的创作贯穿整个中国当代文学,通过系统阐发其阅读史、情感结构与小说文体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为探讨文学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经验空间、研究路径与理论范式。
2024-12-31
-
方言、风景与政治——茅盾小说文本中的风景书写刍议
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江南水乡赋予他细腻敏感的艺术个性。
2024-12-30
-
“重读”作为方法:再论赵树理文学研究
自赵树理在1940年代的解放区崭露头角以来,围绕其作品的批评、解读、研究和“重读”活动便未曾简断。
2024-12-28
-
经典作家专刊——罗广斌
罗广斌,重庆忠县人,当代作家。
2024-12-25
-
我们要记住罗广斌
11月27日,是重庆“11·27大屠杀”纪念日。
2024-12-25
-
《红岩》:一部经历三次升华的红色经典
深入剖析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与国家叙事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把握当下、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的文化使命。
2024-12-25
-
经典作家专刊——路遥
“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像土地一样的贡献。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