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陈崇正:如何不成为时间的囚徒

      小说离不开对生活的凝视。

    2024-02-22

  • 梁宝星:机器人们耸耸肩

      2022年,我决定写一系列完全没有“人”的小说,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叙事主体——机器人。

    2024-02-22

  • 生活给我非写不可的冲动

      2023年,已经年届八旬的我,常常被老同学老朋友“批评”:“你还写啥子?这把年纪了,该休息了!”的确,如果从1963年12月7日,在《解放军报》发表第一首诗《雪山下的篝火》算起,我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已经60多年了。

    2024-02-22

  • 关仁山:关于乡土文学创作的思考

      一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知新时代乡土社会? 我一直坚守乡土题材创作,从短篇小说《苦雪》到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到长篇小说三部曲《天高地厚》《麦河》和《日头》,到抒写新时代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和列入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三卷本长篇小说《白洋淀上》。

    2024-02-21

  • 哈尔滨,相信你的底气和前程

      去年11月初,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下了第一场雪。

    2024-02-21

  • 何立伟:好吧,讲讲他们的故事

      我疏于涂写,懒,没了少年气,激情业已耗散,偶尔写点小文字,不是显示存在,而是不让笔头生锈。

    2024-02-20

  • 宥予:进入人物与空间的关系

      这篇小说里的人物生活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

    2024-02-20

  • 梁宝星:机器人们耸耸肩

      2022年,我决定写一系列完全没有“人”的小说,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叙事主体——机器人。

    2024-02-20

  • 闵芝萍:关于使用左眼

      三年之后,我重新以个人写作者的身份面对生活。

    2024-02-20

  • 禹茜茜:石榴花语诉说文学青春

      长篇小说 《石榴花开》 禹茜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写长篇小说,是作家的梦想。

    2024-02-20

  • 以自然为镜——我的自然文学阅读与写作

      我的童年是在赣中南山区度过的,十四岁进城读书以前没有离开过乡村;中专毕业分配在离出生地不远的乡镇机关,基层工作、生活十五年——我依然和自然山水保持着紧密联系。

    2024-02-19

  • 文学方生方长 乡土常写常新

      因所处时代环境有别,即使都属于乡土书写,不同代际的作家所写的作品自有不同。

    2024-02-19

  • 汤成难:夜深人静,一条狗给了我踏实与温暖

      我小时候因为结巴,几乎没有玩伴,唯一和我形影不离的是一群狗。

    2024-02-18

  • 久久:写遥远的事,让更多人看见

      2023年初,陈冲在微信上发来两张民国报纸的照片,是一篇写她外曾祖父史蛰夫先生的短文。

    2024-02-18

  • 刘亮程:在语言的地老天荒中

      《本巴》是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

    2024-02-18

  • 李一默:她从虚茫处走来

      《对岸》应该是我写下的第一篇关于爱情的小说,当然,故事纯属虚构,人物在生活中亦无原型,我仅仅对“对岸”这个词语充满兴趣。

    2024-02-08

  • 薛舒:寻找自己,或那些看不见彼此的人

      关于对未知的恐惧,或被诱惑 2023年上海书展期间,我的小说集《最后一棵树》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新书发布会,主持人走走问我:你有没有觉得,你的很多小说,有种……她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或不好意思说出某个词,但我知道她想说什么,接话道:“有种鬼里鬼气?”她笑,随即问我:你喜欢听鬼故事? 她的问题瞬间把我拉回了童年。

    2024-02-04

  • 《比喻》创作谈:捍卫人类真实的心灵

      某个意志将我投入世界,好像一粒麦种,向上的诉求迫使它首先落在一撮不起眼的土里。

    2024-02-04

  • 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明亮

      前言:我喜欢人间的美好薄如纸张 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明亮/水流经哪里/哪里就潮湿/很多事物被事物决定/也被事物引领//为了引入光,发明窗/为了引入水,开凿沟渠/为了自由,团结和爱/发明了文字/诗歌,188体育官方ios,小说……//不否认明亮/也不否认阴影/不否认漏洞百出/也不否认顺理成章/我们不发光,只是被光照耀//让人刻骨铭心的/不一定是伤口//更有爱和被爱/热爱,让收获更多/被往事薅过衣领的人/也会被时光抚摸着后背 人生有涯,从起点到终点。

    2024-02-04

  • 林森:有时足够慢,就是足够快

      在《心海图》的结尾,我画蛇添足,写了几句“附记”: 海南有文昌籍先贤某某,少年赴香港,供职于英国人船上,后货船遇袭,其于海上漂浮一百多天,艰难求生,其事甚奇…… 我并不讳言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我没法无中生有。

    2024-02-01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