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将《红楼梦》带进西语世界
赵振江 1995年9月,北京大学新生报到时节。
-
柳鸣九:我译莫泊桑
我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渊源,还得从大学时代说起。
关键词: 柳鸣九2022-03-30
-
韩国汉学家朴宰雨:迅哥儿和闰土为何让我产生亲近感?
上世纪20年代,鲁迅的作品被介绍到韩国,100多年来,随着韩国社会的发展,韩国学界对鲁迅的研究从未中断,并带有深刻的韩国历史和政治烙印。
-
汉语语境中的西语诗歌翻译实践
赵振江,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翻译家。
-
哥舒玺思:荷兰语《红楼梦》翻译为何历时13年?
2021年11月,荷兰语全译本(120回)《红楼梦》正式出版。
-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博大
董强译《论语》封面。
-
“宁国府里的小龙虾”
《禽虫吟》中的小龙虾图 某一名物的意象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处文化环境的规约,并因此标识了不同的国民生活。
-
刘俊:郁达夫的海外“文”踪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名卓著的作家,他出版于1921年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在这本集子中的三篇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发表后即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2022-03-16
-
翻译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影响
在纪念傅雷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柳鸣九先生曾说过:“在中国知识文化界的心目中,傅雷有三重令人敬仰的身份:他创制了卷帙繁浩的二十卷译文集,是名副其实的翻译巨匠;他以高境界的父爱书写出《傅雷家书》,是历史上实施艺术人格家教的成功典范;他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是一位勇敢的殉道者,而他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他丰厚而优秀的翻译业绩。
关键词: 傅雷2022-03-11
-
“赫尔岑”是怎样到中国的?
赫尔岑 1903年3月上海作新社《近世政治史》第二部《俄罗斯政治史》一页 1812年4月6日(俄历3月25日),被列宁称作在19世纪40年代农奴制的俄国达到了“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在为俄国革命作准备方面起了伟大作用”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政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村社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富有的贵族农奴主家庭。
-
从文学宇宙里的坐标,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境遇
作家纳博科夫在高校教授俄语文学时,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关键词: “文景·恒星系”译丛2022-03-05
-
《繁花》日文版译后记:感受到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故事
距离金宇澄《繁花》(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的出版,已近十年。
关键词: 《繁花》2022-03-04
-
这些编辑大咖如何找到好译者?
2022年年初,译者金晓宇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感动了无数人。
-
余华作品在美国
白亚仁 《在细雨中呼喊》英文版封面 英籍汉学家白亚仁(Allan H. Barr),先后毕业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现任美国波摩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曾出版中文专著《江南一劫:清人笔下的庄氏史案》(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关键词: 余华2022-02-25
-
纪念罗新璋:以翻译为志业
法语文学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罗新璋,因病于2022年2月22日下午5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关键词: 罗新璋2022-02-24
-
说不尽的外国文学名著,说不尽的人文社“网格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严格要求下,为几代读书人奉献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
翻译家范大灿先生逝世
记者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分会获悉,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范大灿先生于2022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关键词: 范大灿2022-02-22
-
翻译家罗新璋先生逝世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获悉,外国文学研究所退休干部,著名法语翻译家罗新璋先生,因病于2022年2月22日17点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关键词: 罗新璋2022-02-22
-
知己和知彼,对话与建构
中书外译的历史就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史。
2022-02-21
-
文学是个超时空机器
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学,翻译不同时代的文学,给人一种“时间旅行”的感觉。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