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的尚美本质和时代彰示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圣人,一是文圣孔子,二是武圣关羽,三是诗圣杜甫。
2025-04-18
-
运动的文学与文化——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种路径
一 众所周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获得规范性意义的叙述模式,是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叙述范式。
2025-04-17
-
欧阳月姣: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
摘要:近年来,文学的“大众化”出现了从“为大众代言”到“大众自我言说”的变化,涌现了众多非专业作家出身的特别是处于劳动力市场下游的普通人作者,在文类上以诗歌和非虚构见长。
2025-04-17
-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1)。
2025-04-16
-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与特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重大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
2025-04-10
-
“新时代文学”: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文学
内容提要 “新时代文学”是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文学,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心,考查“民族复兴”视野的形成轨迹,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思想命题加以辨析。
2025-04-09
-
AI介入“写作”:祛魅、融合与省思
在这科技以摧枯拉朽之势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恰似一股蛮横且强大的异己力量,不由分说地强行插入社会生活的每一处缝隙,文艺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亦难以幸免,被无情地裹挟进这股汹涌浪潮之中。
2025-04-09
-
南帆:当代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
很高兴有机会深入讨论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演变。
2025-04-08
-
百年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百年中国文艺不断推进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及其制度建构,它主要立足于不断变革的社会现实逻辑,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推动文学艺术与社会时代、文艺创作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与统一,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和实践性特点。
2025-04-07
-
文字的力量是生命里的一束光
在生活的广阔舞台上,文字如同一束穿透尘世的光,照亮了平凡的角落,也升华了琐碎的日常。
2025-04-06
-
AI时代的文科危机与应对
最近,复旦大学宣布缩招文科,引发一波热烈讨论。
2025-03-31
-
微媒介助力新大众文艺真正名实相契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2025-03-27
-
厚植教育强国建设的民生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2025-03-25
-
以崭新的现代文明意识观照革命题材文艺创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5-03-24
-
像阿多诺那样思想,像萨特那样表达
谈及188金宝搏自信推荐的文风问题,我的脑子里立刻蹦出两位欧洲哲学家的名字:德国的阿多诺、法国的萨特。
2025-03-24
-
双基时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与思考
文学理论的范式革命与文明使命 在量子计算机首次解码商代甲骨文隐藏着气候诗的那一刻,人类突然意识到,文学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
2025-03-23
-
刘琼:新大众文艺的人民性
从新大众文艺的发生逻辑以及目前的实践形态看,没有人民性,就不会形成新大众文艺,没有强大的人民性,也不是新大众文艺。
2025-03-20
-
新大众文艺的新面貌、新主体与新标准
【编者按】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迭代兴起,人民大众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台前走到幕后,从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欣赏者变成创作者、评价者。
2025-03-15
-
让文明的灯塔照耀人类前行的正道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2025-03-15
-
新大众文艺:构建人民文艺新范式
新大众文艺是在新的文化语境、媒介场域、技术态势和审美实践中涌现的,为新时代中国人民所创作、所传播、所享用,用以反映他们当下的生活、心理、思想、情感和趣味,通过全媒体渠道普遍流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多模态、风格化和不断流变的新文艺形态。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