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随的脚痛病
顾随是大学者,他不到60岁,就深受脚痛病的侵扰。
2025-04-11
-
石舒清:三本书的收藏记忆
新新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从二爷家“盗”来《鲁迅小说选集》 我手里最为古旧的一本书是《鲁迅小说选集》,由新新出版社出版于1946年,印数3000册。
2025-04-11
-
萧军《八月的乡村》——一部抗战文学经典的诞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抗战文学经典——萧军《八月的乡村》出版90周年。
2025-04-11
-
佛光里的林徽因
没有文字记载林徽因到过的第一个寺庙在哪里,以她从小在杭州的经历,想必应该到过灵隐寺的。
2025-04-10
-
“宵来共话不知倦”:常任侠与郭沫若
常任侠在谈及与郭沫若的交往时说过:“我与郭老有同样的悲剧,都远别了日本的妻、孥。
2025-04-10
-
汪家明:张洁来信
一 张洁是2022年1月21日在纽约去世的。
2025-04-09
-
李叔同西湖别妻的几团疑云
去年赴杭州时,因小女能流利背诵岳飞的《满江红》,遂冒雨带她入岳王庙参观。
2025-04-09
-
怀念叶嘉莹先生:一锅一碗思华年
又一个春天来了。
2025-04-09
-
“闰土”之父章福庆的凡人传奇
作为鲁迅笔下的经典形象,“闰土”早已广为人知——他本是一个勇敢、聪敏、生龙活虎般的少年,成年后却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下,变得麻木、迟钝、寡言少语,像一个木偶人。
2025-04-09
-
贺绍俊:为老钟再唱一曲《珊瑚颂》
钟艺兵 老钟是我的老领导(老钟大名钟艺兵,我们一直都叫他老钟),只是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他了,他的容貌几乎都从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
2025-04-09
-
人间送小温 ——回忆汪曾祺
1992年2月1日,汪曾祺在《新民晚报》发表《书画自娱》一诗,诗中有句云:“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2025-04-07
-
顾农:读《林长民集》的两点感想
《林长民集》,陈学勇、于葵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迟暮之年读书往往有两大特色,一曰杂乱,二曰随意。
2025-04-07
-
严复、鲁迅与《天演论》
19世纪末,严复译介的《天演论》以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为蓝本。
2025-04-07
-
沈卫威:档案里的周作人与汪精卫
一、文学谎言 从家到档案馆的列车十八分钟,从档案馆到家的列车也是十八分钟。
2025-04-07
-
李学谦:我与“男婴笔会”
2021年7月下旬,我接到高洪波的电话,他邀请我执笔为“男婴笔会”写一本书,语气中带着他一贯的热情与爽朗,还带着让人难以拒绝的诚恳:“金波和白冰他们几个也是这个意思。
2025-04-03
-
丁言昭:读许幸之来信想起的
一九七八年春,许幸之与老朋友诗人艾青(右)、画家阳太阳(左)同游北京西郊畅观楼。
2025-04-03
-
解锁林徽因那些被误读的老照片
林徽因的一生虽然相对短暂,却留下了大量精彩的照片。
2025-04-03
-
“太太的客厅”与文人往事
2025年4月1日,是古建筑学家、诗人、工艺美术设计师林徽因(1904—1955)逝世70周年。
2025-04-02
-
林语堂六居纽约
最近一友人发来林语堂纽约故居地址,说应该去踏访一下。
2025-04-02
-
一个印张,两只骑马钉
江湖赫赫有名的小册子《开卷》,三十二开,连带封面封底,一个印张,刊发文章的篇幅,陈子善老师的描述是,“坚定的二十八面”。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