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藏之家,亦必善读善用
人文渊薮之江南,藏书家项背相望,人们多对苏浙藏书家事迹耳熟能详,却遗漏了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江西。
2025-03-18
-
姚馥兰、张爱玲与《不了情》
《不了情》海报 文华旧片的香港上映 1951年5月底,桑弧导演、张爱玲编剧的影片《不了情》在香港国泰戏院独家上映。
2025-03-18
-
“一种带有些许凄凉的喜剧”
一 在北戴河中国作家协会创作之家,偶遇王蒙先生,他问我原中国作协外联部几位老同志的情况。
2025-03-18
-
鲁迅与祖父的对立和相似
1925年,鲁迅在应《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之请所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2025-03-18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四)跃升期
大事记(四):中国现代文学馆“跃升期”(1996—2000) 新世纪的脚步将至,1996年—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也迈入发展的跃升期:新馆从奠基到正式开馆,更加宽敞和现代化的空间,为文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现代文学馆的藏品数量显著增加,达到305963件;唐弢文库建立。
2025-03-17
-
钱穆《师友杂忆》:彼此激发、照亮的灵光
原标题:教育是为了点燃内心的光和亮 师生情谊可谓浓厚矣 史家钱穆先生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以下简称《师友杂忆》)是他年迈之后对于父母亲人和师友、学生的追忆,之前智识界关注的重点是其在北平学术界的交往、筚路蓝缕创办新亚书院的事迹等,但若细读此书,则会发现钱穆特别重视师生的情谊。
2025-03-17
-
“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往事
走进复旦老校门,左拐经过档案馆,便是100号楼。
2025-03-17
-
孙中山如何学语言
孙中山先生会多少种语言?按现有史学研究,答案可能至少是三种。
2025-03-14
-
凸凹:旧书识趣——民国开明版图书杂记
对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出版的图书,我情有独钟。
2025-03-14
-
孙中山与“南陈北李”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首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025-03-13
-
鲁迅的北京:故乡?他乡?
鲁迅一生在多个中外城市生活过:绍兴、南京、东京、仙台、杭州、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还短暂去过西安、香港讲学。
2025-03-13
-
尧育飞:我所认识的周勋初先生
一 我在2024 年3 月12 日的早晨,惊闻周勋初先生逝世。
2025-03-12
-
名刺“短信”有文人故事
近日,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张名刺,出现在拍卖会上,颇为引人瞩目。
2025-03-12
-
“七月诗派”代表人物阿垅的诗与爱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胡风经过他主办的《七月》文学杂志等扶持、培育了一批有着共同思想与艺术追求的青年诗人,史称“七月诗派”,阿垅即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2025-03-12
-
陈毓贤:追忆叶嘉莹与赵钟荪
赵钟荪、叶嘉莹和艾朗诺在缅因州船上,1973年。
2025-03-11
-
张全之:凛然师者——记我的老师魏绍馨先生
《风度与风骨:魏绍馨的学术人生》,张全之、向吉发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我的硕士生导师魏绍馨教授今年89周岁了,按照山东民间习俗,祝寿按照虚岁来算,那今年就是九十大寿了,为此我们同门好友和部分曲阜师大的老师们商量着给魏老师做一个九秩寿庆,并围绕他的学术研究,召开一个座谈会。
2025-03-11
-
陈子善:《孙大雨卷》批校本
《孙大雨卷》,周良沛编选,1990年5月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初版,列为“中国新诗库”第二辑之一种。
2025-03-11
-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三)拓展期
大事记(三):中国现代文学馆“跃升期”(1991—1995) 1991至199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步入发展新阶段,新建2.4万平方米馆舍获中央批准;馆藏体系持续丰富;巴金、茅盾、丁玲等巨匠特展次第生辉,全国巡展足迹遍染书香;《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等著作陆续出版,聘请冰心、阳翰笙等文学大家担任顾问,凝聚名家智慧,在锻造国家文学殿堂的征途上,谱写出气势磅礴的时代华章。
2025-03-10
-
季羡林的“人生书单”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
2025-03-10
-
两则原刊才完整的徐志摩广告
徐志摩的首部诗集是1925年自费刊印的线装本《志摩的诗》,近年龚明德和陈子善曾撰文考证,发掘出1925年3月《晨报副刊》刊登的一则出版广告,判断应出自徐志摩之手。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