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锺叔河的“学其短”
我喜欢中国的山水,也喜欢中国的书画,更喜欢中国的文章。
2025-01-16
-
刘心武:诗人公刘近距离
公刘是上世纪后半叶我国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2025-01-15
-
心无旁骛 孜孜奋蹄 ——纪念郭志刚老师
郭志刚老师走了,永远地走了。
2025-01-15
-
线装书上的“新诗复古”
新文学的土壤总还不离许多旧的成分。
2025-01-15
-
常敬竹:蜇居山林的灰娃
诗人灰娃(1927年—2025年1月12日) 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
2025-01-15
-
丁帆:莫砺锋《浮生琐忆》读札
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往往会忽略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使之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5-01-14
-
“把心交给读者”,巴金有情有义的文学承诺
只有向读者交出自己的心,作品才能打动读者。
2025-01-14
-
一条拆不开的“文学链”——写在《香港文学》创刊40周年之际
一年前,我到香港参加文学活动。
2025-01-14
-
沈从文的“爱美之心”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得意门生,得先生的教诲颇多。
2025-01-14
-
陈子善:从李林译《悬崖》广告说起
李林(原名李尧林)是巴金的三哥,也是黄裳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的老师。
2025-01-14
-
张元济傅增湘往来信札中的书事
张元济、傅增湘都是20世纪前半叶的文献大家。
2025-01-13
-
刘心武:长篇小说的春节锣鼓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长篇小说部分作者座谈会合影 每到春节,即使耳边一时没有,心头也总会响起暖人的锣鼓声。
2025-01-13
-
北京,哪些地方可以淘旧书?
北京,曾是旧书业繁盛之地,曾经琉璃厂、隆福寺是中国旧书业中心,几百家古书肆星罗棋布,近代文人的日记、书信和文章中频频有关于琉璃厂、隆福寺的淘书记录,鲁迅、沈从文、钱玄同、郑振铎等爱书人更是频繁流连,尤其钱玄同,因为每日逛厂甸(琉璃厂旧称)而被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2025-01-10
-
《诗刊》与我的青春
夜半想起了读中学时校园里的那个图书馆,再一想已经过去了42年的时光。
2025-01-10
-
张謇与近代戏剧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5-01-10
-
打造经典的方式:伤痕文学与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被禁锢的文学创作迅速恢复生机,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短篇小说。
2025-01-09
-
汗漫:读巴金《秋夜》有所思
岁尾也是年初,是回首的一刻,也是前瞻的一刻。
2025-01-09
-
钱云:重访《执拗的低音》
前些日子,香港友人来信,言王汎森先生《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一书将迎来十周年增订再版,希望我能以初版参与者的身份写些体会。
2025-01-09
-
一对患难夫妻,两种晚年辉煌
程千帆与沈祖棻是一对名符其实的患难夫妻,1937年他们在日寇侵华时逃离南京,到达屯溪后匆匆成婚。
2025-01-08
-
星社的一次雅集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人聚会,首推王羲之参与的兰亭雅集,《兰亭集序》中开头几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至今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