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石弄到九如巷从日记看叶圣陶与合肥张家的交往
2024年岁末,随着一场名为“文心——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的展览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展出,历史的长河也迎来了叶圣陶先生的130周年诞辰。
2025-01-08
-
与宗璞老师交往二三事
最近一次见到宗璞老师,是2024年7月27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宗璞创作80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谈会上。
2025-01-08
-
邬书林:我的老朋友查金先生
读我的老朋友查金先生《亲历世界出版5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这本书,和与他面对面交流一样,能在轻松、自然、真诚气氛中感受到他的睿智与严谨。
2025-01-08
-
“刘半农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灵魂”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出发前与送行人员合影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签署的十九条协议原件(袁复礼家属收藏)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第一个中外平等合作的大型科学考查团。
2025-01-07
-
旧时开明书店怎么做“图书营销”?
开明书店诞生于民国时期的上海,创办人为原商务印书馆编辑章锡琛。
2025-01-06
-
何建明:《中国作家》纪实版诞生记
许多搞文学史的人,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只以作品和作家来撰写“文学史”。
2025-01-06
-
鲁迅的南京读书生活
1898年5月,在清末的暮霭沉沉中,17岁的周樟寿来到南京投考免费且有津贴的江南水师学堂。
2025-01-03
-
邓拓:往来述古今
有一年在一个展览上看到了邓拓的藏品和手迹,惊叹他的学术视野,才明白他的文章之好,不是没有原因。
2025-01-03
-
赵丽宏:绵延不绝诗文缘
1982年元旦,告别读者多年的《新民晚报》复刊了。
2025-01-03
-
一百年前,他为罗素访华做翻译
罗素在北京与讲学社同仁合影。
2025-01-02
-
从蒙学到经学:论《孔乙己》的识字之喻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构筑了精微隐奥的转义话语,经营出湛渐浑融的幻设寓言。
2025-01-02
-
旧书摊的文人足迹
前些天阅读萧乾的《北京城杂忆》,书中说:“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
2025-01-02
-
聆听一个“世纪游牧者”的歌声——读骆寒超的诗
每个时代的情感都带着它自身的调性。
2024-12-30
-
单文怡:我给琼瑶当编辑
我从没想过会成为琼瑶老师的责编,更没想过我能做她写作生涯的最后一本书。
2024-12-30
-
因“读者调查表”而创办的《开明》杂志
民国时期,开明书店以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2024-12-30
-
付丹宁:展馀剩谈
1989年王瑶先生因病逝世,其后,夫人杜琇先生将遗物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2024-12-30
-
李公朴与《读书生活》杂志
2024年11月26日,正值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诞辰122周年之际,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暗夜星火——穿越悠悠岁月的激昂文字》在天津内山书店首发。
2024-12-28
-
作为考试委员的老舍
老舍有很多身份,作家、小学校长、大学教授、“文协”总务主任,1949年之后,他的身份就更多了,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人民艺术家”,等等。
2024-12-28
-
肖亦农:吾师守仁
初识张守仁是我的学兄田增翔介绍的,那时他在《十月》杂志社当编辑,当时杂志刚发了我的一个中篇小说头题《孤岛》,我正兴奋着,当接到样刊时,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2024-12-28
-
有中国味的文学批评是当下需要的
周振甫(1911—2000)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型编辑家。
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