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虎上山与猛虎下山:我的写作及其他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和大家进行交流。
2025-02-19
-
身后有什么在簌簌作响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环伺》的小说,想象一下,你独自一人走在夜晚的街道,四周黑暗,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看……我又想到另一个词——“簌簌作响”,还一度想以此来命名小说集。
2025-02-18
-
李洱: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
小说即对话(节选) 在不同的场合,我总是听到人们说,小说家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2025-02-18
-
李宏伟:浑莽、无界与吞吐量
你理想的小说是什么样?这是个会不时被问及,偶尔也自问的问题。
2025-02-18
-
炎石:此诗无计可消除
写诗和读诗,并非一前一后,是边写边读,边读边写,写就是读,读就是写。
2025-02-18
-
我总是怀着疑惑重新进入这个世界
《积暗之木》的写作早在二〇二一年就开始了,迄今写了六稿——也许以后还会继续下去。
2025-02-18
-
李景泽:从创作由来到叙事建构
远方的山顶有一座烽火台。
2025-02-14
-
叶兆言:小说和字数的关系
很多年前,估算了一下,自己大约写了四百万字。
2025-02-13
-
乔叶:关于《宝水》及其他
一 从乡村情感出发 这么多年来,我写作的内在动因一直在发生着改变。
2025-02-11
-
王元:《美人鱼的夏天》创作谈
我是一名科幻小说作者,从201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
2025-02-11
-
黄昱宁:给人物一个重来的机会
十几年前辗转听熟人讲起发生在身边的一桩“事故”:一个在半夜里高空坠落的男孩,生命定格在寒冷的冬夜。
2025-02-11
-
创作谈:侧身切入生活的内部
一切文学创作的目的,是告诉别人你的经验体会和你深入生活内部秘境以后对真相的独特发现,用你的或他人的人生际遇,用你的判断或他人的感知,用分行或不分行,用虚构或非虚构,用戏剧或电影等形态呈现出来,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文学艺术作品”。
2025-02-11
-
马金莲:半夜好雪、一城浮华及人间你我
儿子上初中后我家四口的出行秩序有了调整,他的学校和马老师的学校不在一个方向,马老师首先要保证孩子的接送。
2025-02-09
-
记忆与现实的对接——小说《合欢树》创作随想
随着年龄的增大,儿时的记忆反而越发清晰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被时光的烟尘湮没的地方。
2025-02-07
-
这不是一个家庭故事
《客厅里的阿芙洛狄忒》看起来是一个围绕着家庭展开的故事:杏子作为一个外来者,与“我”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发生了密切关联。
2025-02-06
-
一个人的婚姻正义
有学生问我,韩江的《素食者》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呢?他读了一点儿也不觉得好。
2025-02-05
-
作家梁鸿:这次不关心梁庄,关心孩子的心理创伤
2021年,作家梁鸿出版了《梁庄十年》,像是对自己过往十年做出了一次回应和总结。
2025-02-04
-
卢鑫:找到自己要书写的汉语
每位写作者都会在某些特定阶段,思考或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何写作?与许多问题一样,无论如何触及,都将挂一漏万。
2025-01-26
-
东来《涉过歧流》:“打工”是我在童年期间听过最频繁的词汇
从腹地来的人 动笔写《涉过歧流》这部小说时,是2022年底,还不知道“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在写作过程中,“小镇做题家”忽然流行,词义历经几轮迭代和泛化。
2025-01-26
-
马晓丽:好人好事
我曾经养过一个盆景,是棵榕树盆景。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