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慧娟:用书香和宣讲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两会声音 春风又至盛会时,目光汇聚人民大会堂。
2025-03-07
-
繁荣发展文艺事业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全国两会期间,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文艺界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5-03-07
-
AI时代,文艺何为?
人工智能(AI)是科学技术发展到新一轮的最新变革,它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改变传统经济的面貌,而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深刻地改变文艺和文学。
2025-03-07
-
非遗也“潮”,“95后”委员这么做
在富有民族特色的乡间房屋的空地上,一位身着哈尼族服装的年轻姑娘正欢快地跳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
2025-03-07
-
文旅融合,提档升级是关键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
2025-03-07
-
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2025-03-07
-
韩敬群委员:以优秀文学作品推动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
2025-03-07
-
李翠利代表:书香“微光”点亮乡村美好未来
在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有一间“微光书苑”,许多村民称之为“村里的图书馆”。
2025-03-07
-
两会声音|中国非遗传承转化,我们能做什么?
两会声音 春风又至盛会时,目光汇聚人民大会堂。
2025-03-06
-
吴志良:挖掘中华文化在全球的深层印记
两会声音 春风又至盛会时,目光汇聚人民大会堂。
2025-03-06
-
全国政协委员赵剑英:以“中国式叙事”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
赵剑英 《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相继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爆款,不仅推动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的现代转化,还为文化全球化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2025-03-06
-
李燕锋:倾听民意 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李燕锋(全国人大代表,贵港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李燕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贵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港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工作20多年,以“图书馆+”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2025-03-06
-
周 源:立足互联网科技行业 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周 源(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周源 一名互联网科技行业的连续创业者,2006年硕士毕业后,曾加入科技媒体;2008年初次创业,开发了Meta搜索;2010年再次创业,创建了知乎。
2025-03-06
-
陈天竺:做好文化价值的守护者 成为民心相通的架桥者
陈天竺(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 陈天竺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甘肃省妇联常委,兰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编审。
2025-03-06
-
全国人大代表,作家、编剧赵冬苓:期待带来更多更好的检察题材作品
健康的影视市场生态既需要长剧,也需要短剧、微短剧。
2025-03-06
-
汪惠仁委员:全民阅读当助力文学自治能力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的履职范围,偶尔也会逸出本岗,但在总体上,是立足文学出版本岗,在全民阅读及出版行业普遍性问题上调研进而提出建议与提案。
2025-03-06
-
吴义勤:AI时代,文学版权保护亟需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角度,提交了关于“加速网络文学出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案。
2025-03-05
-
欧阳黔森:关注时代发展 保持创作底气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常年深入基层,关注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并在将作家的文学作品转化成影视作品方面富有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5-03-05
-
黄晓娟:发挥民族文学经典的作用 助推红色文化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5-03-05
-
边界·共生·碰撞
当人工智能的算法悄然渗入水墨丹青的笔触,当机械臂的律动与传统秧歌的鼓点同频共振,科技与人文的碰撞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重塑文艺创作的疆域。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