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筑生活的理想桃源——评冶进海小说集《月光下的兔子》
回族作家冶进海的小说集《月光下的兔子》,精心辑录了6部近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题材多样,跨越了现实与幻想的鸿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2025-04-16
-
自然、生命、文化记忆——阿苏越尔《野生的道路》的三重维度
彝族诗人阿苏越尔的诗集《野生的道路》,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生命意识的诗性表达和对文化记忆的现代考量。
2025-04-16
-
“回到人的日常状态”——李约热小说创作论
李约热在写于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那个与戈达尔有关的小说写完后,我就不再理会老戈了。
2025-04-16
-
生态书写与民族历史书写的文学互动
新时代以来,内蒙古文化繁荣发展,在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当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和谐共振。
2025-03-12
-
河流的源头
在我生活的小城吴忠,有一条大河从南到北穿城而过。
2025-02-14
-
走向光,成为光
郭乔的小说集《倒带》汇集了她近些年来的重要作品,也是她从女性视角观察、记录和摹写社会生活的生动映射。
2025-02-14
-
在大地上种一棵树
我一向认为,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意象。
2025-02-14
-
找到自己精神的故乡
黔西北文学创作一直很活跃。
2025-02-14
-
照亮时代车轮的工匠之灯
在当下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工匠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2025-02-14
-
让语言世界里的精灵愈发鲜活
满族作家于晓威的中篇小说《在奥德地区图书馆》(《民族文学》2025年第1期)是一座迷宫。
2025-02-14
-
聚焦各民族文学交融互鉴的研究进路与话语构建
2024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民族文学研究与评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重大时代命题和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各民族文学交融互鉴的互动过程,在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作家作品研究等议题上均有延展和丰富,体现出新时代多民族文学交融共进的新格局。
2025-02-08
-
一本有梦想的书
金沙江穿流而过的滇西北高原是纳西族的栖居地,也是纳西族作家蔡晓龄的写作领地。
2025-02-07
-
照亮时代车轮的工匠之灯
在当下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工匠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2025-02-07
-
写作及其省思 ——向迅作品读札
“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2025-02-07
-
当历史照进现实——2024年《民族文学》小说创作综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就开始发生发展。
2025-01-14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
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发生发展已经历了70余年的进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25-01-07
-
以文字建造出一面石头砌的墙
沙冒智化,原名智化加措,1985年生于甘肃卓尼,藏族。
2025-01-06
-
在词语的丛林里
马占祥,1974年生于宁夏同心,回族。
2025-01-06
-
拓展故乡和个人经验的版图
陈刚,1974年生于湖北五峰,土家族。
2025-01-06
-
弦河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弦河是出生于贵州的仡佬族诗人,那里有莽莽山海,风在树梢歌唱。
2025-01-06